EN

貨幣市場小百科

貨幣市場小百科

附賣回交易(Reverse Repo, RS)

附賣回交易為投資者與票券商於交易時約定,在將來特定之日期,以約定之價格,由票券商賣回原先投資者出售之有價證券。

貼現率與收益率(Discount Rate and Yield Rate)

 

貨幣市場發行票券之報價係採貼現率,在貨幣市場發行之票券,票券商係以折扣方式預利息後購入,該計算利息之利率即為貼現率。而收益率為次級市場買賣之計價方式,表示持有票券之報酬率。因計算本金不同,由貼現率換算之實際收益率通常高於貼現率,換算公式如下:收益率=貼現率/(1-貼現率x天期/365)

自然人10%分離課稅/法人採合併申報(Tax)

 

依據所得稅法規定,票債收益個人採10%分離課稅,免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營利事業則先扣繳10%後合併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對於具備免稅資格的財團法人或機構,則仍可依法免稅或退稅。

保管制度(Custodial System)

 

依票券金融管理法規定,投資人向票券商購買票券,票券商應於當日交付票券,惟投資人亦可透過票券商委託銀行或專業集中保管事業代為保管,即為第三人保管制度。目前一般投資人以附買回方式向票券商購買之票券,除國庫券委由指定銀行代為保管外,其他票券則統一由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委託之實券保管銀行集中保管。

代兌(Presenting As Agent)

 

投資人以買斷方式投資票券,在該票券到期前可委託購買之票券商代為提示兌償,票券商俟兌償後即將款項撥付予投資人。代兌係票券商提供之服務,並不須支付手續費,惟以票券商出售予投資人之票券為限。

循環信用融資(Note Issuance Facilities, NIFs)

係透過循環發行票券以取得中長期資金之一種融資方式,其特點為可取得中長期資金以改善財務結構,亦可使用低資金成本之短期信用工具。一般作業方式係由發行公司與保證銀行團簽訂一中長期合約,在合約期限與額度內,發行公司可循環發行商業本票,而發行利率由預定之投標金融機構以投標方式決定。

公債標售(Government Bond Tenders)

目前中央政府公債發行係採標售方式,投資人可透過經中央銀行核准之公債交易商參與投標,標售採荷蘭標方式。

複式價格標與荷蘭標(Discriminatory and Dutch Auction)

複式價格標係開標後按競標價格高低決定得標順序,並按其得標價格為公債發行價格,故各得標者應付金額因得標價格高低而有所差異。而荷蘭標又稱單一價格標,並不論得標價 格高低,全部按最低得標價格作為發行價格以計算得標人應付金額,故各得標人取得公債 之成本均相同。

融資說與買賣說(Financing Method and Outright Trading Method)

公債附條件交易之會計處理方式分為融資說與買賣說,前者認為附條件交易可視為賣方以債券向買方融資之行為,附條件交易所成交金額與債券之公平市價並不一定相等,且賣方雖出售債券予買方,惟將於約定之日期買回,該債券相關風險仍需由賣方負擔,會計作業並不認列買賣損益。而買賣說則視該交易如同買賣斷,會計作業認列買賣損益。

零息債券(Zero-Coupon Bonds)

 

一般附息債券載有票面利率,並附有息票,可按期領息。而零息債券則無息票。零息債券在發行期間不付息,且以貼現方式發行,到期按面額償還本息,其面額與發行價格之差額即為投資人之利息收入。

無實體公債(Book Entry Government Bonds)

無實體公債亦稱登錄公債,係由中央銀行及其委託之清算銀行以電腦登記相關資料,並發給公債存摺,以取代交付實體債券,因沒有實體債券,故稱無實體公債。

存續期間(Duration)

 

存續期間係指投資人持有債券之平均到期年限,意即投資人回收本息之實際平均年限,可衡量每單位利率變動對債券價格之變化量或變化百分比,以作為債券價格風險衡量指標。 零息債券因在到期日才有現金流入,故存續期間等於到期年限,而一般債券存續期間小於到期年限。當債券到期年限相同,則票面利率愈低,存續期間愈長,係因現金回收速度較慢之故。另如票面利率相同,則到期年限較短,存續期間亦較短。

債券凸性(Convexity)

 

當利率小幅變動,可利用債券存續期間衡量債券上漲或下跌之幅度,惟當利率大幅波動,以存續期間衡量債券價格之變動與債券價格實際變動將產生相當大之差異,主要係因未加入債券之凸性,如要精確衡量應加入債券之凸性因素。

養券(Yielding)

養券之基本概念即為以短支長,一般而言,利率結構為短低長高,如市場實際利率為此一結構,則以短期資金支應所持有長期債券,將有利差。

保證金交易(Margin Trading)

其操作方式係投資人向債券交易商買斷債券,但在交割日僅支付一定金額之保證金,不足款項則以買進之債券向交易商承作附賣回交易支應,因保證金所佔比例甚低,此種交易之槓桿效果非常大。因目前市場尚缺乏明文規範,甚多債券交易商並未開辦此項交易。

預期交易(When-Issued Trading)

係指當債券公告發行至實際發行日,市場已就該期債券進行買賣交易,而該預期交易之成 交利率會反應參與者對當時利率環境與趨勢之看法,可作為屆時投標利率之參考。另預期交易需負交割義務,故參與者主要為債券交易商。

信用風險(Credit Risk)

係指票券或債券發行人無法按期兌償或支付本息之違約風險。

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

因市場因素影響,參與者多為賣方或購買意願甚低,致無法出售投資標的物之風險。

利率風險(Interest Risk)

市場利率與票債券價格呈反向變動關係,當市場利率上揚,票債券價格將會下跌,此風險 亦稱價格風險。

再投資風險(Re-Investment Risk)

當債券領息時,如利率下跌,將使此息票收入之再投資收益減少。